濡染世界 一镬江秋 浅谈艺术家李金玲女士发表时间:2024-12-06 11:55 李金玲,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科技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安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岱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泰安市华夏泰山书画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北京荣宝斋画院郭石夫花鸟画工作室画家。 濡染世界 一镬江秋 ——浅谈著名绘画艺术家李金玲女士 德国有句名言:非出自情意的艺术,大概不能说是真正的艺术——题记 何岱新 余和画家李金玲女士之前未曾谋面,认识和了解李金玲女士是和她的同门师兄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房瑞合先生分不开的,我素来敬重房瑞合先生,敬重他的高尚品德,敬重他的艺术造诣,我们有着亲兄弟般情感,瑞合先生敬重的亦是我敬重的。两位画家同入中国大写意名家郭石夫门下为徒,就此已知画家李金玲不同凡响,及至品读了李金玲女士的绘画作品与古体诗歌,令我眼界大开,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绘画艺术造诣深深打动了我。我本身也写诗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依然产生了共鸣,把彼此联系在了一起。百度词条里这样介绍她:“其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及中日、中韩等各级书画展,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不断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及海外机构和个人收藏”。记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作有一个金科玉律,凡是没有使我感动的事物,我是绝不动笔去写的”。说这段话的意思,同样也适用于我。至于动笔,这当然是李金玲女士非凡的艺术造诣打动了我,更是她海量般的大写意画作感染了我,使得我不得不用近乎平民化的语境来完成房瑞合先生的嘱托。 画家李金玲女士,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修于北京荣宝斋画院郭石夫工作室,并受到王培东、吴悦石、陈绶祥等先生的教诲。其写意花鸟画继承了传统画的审美趋向,以写入画,以墨为主,用淋漓的水墨,粗犷帅气的笔意传递出一种浑厚中有细腻,大气浑然中有灵气的鲜明特色。李金玲女士系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泰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岱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泰安市华夏泰山书画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北京荣宝斋画院郭石夫花鸟画工作室画家、北京泰龙书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华未来之星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大家知道,郭石夫先生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上造诣尤深。待我们仔细解读了李金玲女士的海量般的作品后,扑面而来的是具有诗意般的强烈震撼,幅幅作品无不触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余浅尝诗性,常以诗的艺术形式看待事物,相对于我个人来讲,真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其艺术之美,一览无余。愚以为画家李金玲,恰恰是得到了郭石夫先生的真传。我们已知郭石夫先生在中国画界可算是泰斗级人物,郭石夫先生的花鸟画,博综集萃,渊源广大。由近现代之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朱屺瞻诸巨匠,追溯扬州二李、八大、二石至青藤白阳,悉为己用,蔚为一家。其画风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习,洒脱而内具坚贞之质。凡一花片叶、寸草斗石,莫不深合理法,备极情态,而未尝于堕入流滑狂怪一格,实为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树立一代典范。郭石夫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日本现代中国美术馆名誉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一般来讲,能得到郭石夫先生真传于一二已是难能可贵的了,而出自李金玲女士笔下所展现的作品确乎能够体现出郭石夫先生沉雄朴厚之画风,古雅刚正之笔意,洒脱坚贞之神韵。 白石老人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今天看来,这句名言用在李金玲女士身上似乎也非常恰当不过。 纵观李金玲女士作品,既有郭石夫先生淋漓奔放,苍古朴拙大漠深邃。也有大幅意境开阔,笔墨浑融,小品意韵简远,笔墨精妙之典雅。其中不难看出,郭石夫先生的胆大气沉,落笔重而收拾细,用心放而能敛,率真之处不失谨慎斟酌,大写意画作中的独特风格,在李金玲女士的作品中都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你看她其画风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习,洒脱而内具坚贞之质。凡一花片叶,寸草斗石,莫不深合理法,备极情态,实为齐鲁大地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一枝新葩。 大家看到过林林种种的大写意花鸟画作,而真的能够展现意居笔先、妙在画外的画家少之又少,寥若晨星。而画家李金玲女士一直遵循恩师郭石夫先生追求严谨博大,气度宏伟的艺术风格,真可谓:造境克难,驱笔维艰。画风雄浑严谨博大,气度恢宏。她深知,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学术上强调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对于民族精神独立之必需。创造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之作品,使之成为人民精神之食粮,是自己牢不可破的圭臬,更是自己一生之追求。 中国画最长于托物言志,词条上讲: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花、鸟、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中国花鸟画重在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尤其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这就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作基础。李金玲女士是具有人文修养和深厚国学基础的画家,她自小博览群书,在郭石夫先生的精心栽培下研修当代诸多大师笔墨特点,精读古人画论,并能以沉湝的心境勤奋地创作与实践,她从传统中一路走来,但不为传统所囿,而是体悟,领略其精神,磨练自己,向高水平努力攀登。她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大写意花鸟画精品“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在思想与追求。走一条借古开今的道路,运用传统文人画语以言时,注入自己的个性与心境以及文学修养,广收博取,从古人那里汲取精华,充分展现文人气质和精神高度,借以达到自己的一种生命状态。在造型上,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作品的神采与自己的情意。在构图上,她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自作古体诗歌,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她籍物抒情的创作中,按其发展脉络多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花鸟画的艺术内涵。风格上生动活泼,内容涉及宽泛。几百余幅作品弥足珍贵,美不胜收,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受到多个艺术画院以及花鸟画研究专家、美术史专家赞扬和撰写的点评,使读者能管窥其中门径,获得高超的艺术享受。 画家李金玲已然懂得写意花鸟画本身就是一种类同于文字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高质量文化思想的具体表现,是艺术殿堂里的‘阳春白雪’。一张白纸,将个人的缕缕情思和遐想铺洒开来,将其精炼的思想意境和自己聪慧的睿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却能唤起人们无限的联想,能蕴涵无穷无尽的意义,即使是用无与伦比的赞美词也难以表达清楚的。她知道,中国的文化瑰宝,终将回归它的自然属性。 她用心灵挥洒,用汗水作墨,她沉浸于绘画艺术的海洋里不能自己,她热爱着绘画,她也离不开绘画艺术,她在渲染的山水中行走,在自身情愫和自然景象结合中修炼,她不断探索与追求,因为她毅然把生命交给了她所钟爱着的诗绘画事业。这也是画家李金玲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所在。 李金玲女士的写意花鸟画作品,韵味纯厚,不论水墨、重彩、大幅、小品总是纯纯正正一种中国气派,功底深厚、笔墨精熟,她的大幅意境开阔,笔墨浑融,生辣。章法严谨大起大落,有写书自然风神之概,而她的小品意韵恬淡,简远,笔精墨妙,令人如品清茗。她用墨、用色讲究沉实质朴,强调虚实关系与整体气势张力,以笔墨的丰富表现力沟通了形与神、具象与抽象的内在关联。我们从她的画中,不仅读到了文人情趣与笔墨气韵,也读到了诗情画意,读到了画家的胸怀气度与才情修养。 她的中国画笔墨神髓,淋漓奔放、苍古朴拙、浓艳丰实。大有与前辈先贤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一脉相接的意味,更有其恩师郭石夫先生主体情感与审美取向的转换思想,而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与个性特征,焕发出新的神彩风姿。 在长期的学习体悟中,李金玲女士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既要严遵师训,也要师从自然,形神兼备,推陈出新,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创新。在艺术道路上,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为此在痴痴摸索、积淀、成长。她坚持绘画要深入生活,融入生活,所作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在作品中肆意驾驭笔墨,随心赋彩,以心写心,创造意境,抒发感情等多方面,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她的作品在中国艺术界独树一帜,令人瞩目。 李金玲女士弘扬国粹,自觉自信,心系自然,个性风格朴茂华姿,正是这种个性的自我呈现,非常平实之中透露出李金玲女士不但绘画技艺超群,文学创作也卓尔不凡,这是一个艺术家成功的基石,也是作品具有潜在魅力的后盾。琴棋书画是一个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也是衡量一个画家艺术作品社会价值的标准,大凡流芳百世、经久不衰的艺术巨作,都包含着创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博学多才的艺术造诣。 总之,我相信李金玲女士一定会用她热情的画笔,用她的真情实感,用她内心直接的抒发,把自然和忘我的状态汇集成笔尖那一泓清澈的源泉,求时代之韵,写生活之感,把艺术形象变为生动的笔墨形象,大朴不作,满纸生机,敦厚温醇,画出真性情,画出博大精深的传统精神文明,画出中国画写意高境界的精神高度。相信经过岁月的淬炼和浸润,她的作品会更加炉火纯青,百尺竿头,更上层楼,在画坛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相信她在追求艺术至高境界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湛蓝的天空,飞得更高;在艺术大道上,走的更远。 2021年11月6日于燕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