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见长江天地流 访著名山水画家施江城发表时间:2024-12-06 10:34 施江城 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武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艺委会委员,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导。 施江城作品多以长江山水为题材,也擅长写意人物、花鸟,在书法诗词上也有相当造诣。其作品曾参加国内外许多重要美术展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南海、文化部、外交部、中宣部、湖北省政府及海外多家重要美术机构收藏。曾应联合国新闻署邀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长江颂——施江城中国画作品联合国特展”,并应邀参加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 唯见长江天地流
2014年夏,中国山水画家施江城应联合国新闻署的邀请,带着他用生命与激情创作的第一幅最完整表现长江风貌的鸿篇巨制《长江万里图》长卷来到这里,举办了题为“长江颂——施江城中国画联合国特展”。当世界上最大的江以中国山水画艺术形式展现,让前来参观的各国观众兴奋不已,他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画家用中国笔墨大气磅礴地再现万里长江波澜壮阔图景和中国文化一种雄健畅达的美学精神,而且还看到了滚滚长江孕育出的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人类艺术的演化逻辑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化艺术不仅能触动人们心灵,感动人们心灵,丰富和纯化人们心灵,而且还是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
长江,历朝历代都有画家描绘,也留下不少传世名作,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历代画家只能亲历长江的某一段。而施江城创作的60余米巨制《长江万里图》,这是中国第一幅最完整表现长江风貌的巨幅长卷。从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峰画到东海入海口,施江城将一路所见所思化作笔墨丹青,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凝苍茫天地浑然一体。把自然景观和古今名迹表现的相互辉映,自然合一。其作品既雄秀险奇、大气磅礴;又师法自然、交融流美;艺术地再现了万里长江在新的文脉背景下波澜壮阔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
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化的完美展现与对传统的丰富和突破。时代呼唤能体现时代特色的鸿篇巨制,呼唤能表现时代特色重大题材。传承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需要艺术家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施江城创作的众多长江山水作品中,以三峡题材为重点的画作居多,如《长江三峡图》《高峡平湖图》《三峡史诗》《巴山行旅图》《云开千峰秀》等作品。他构思严谨缜密,写意自然洒脱,笔墨雄浑大气,意境深远俊拔。他以开阔视野写三峡磅礴气势,又以精微笔墨勾画局部,线条灵动、墨色饱满,千山万壑,一气呵成。 这些作品见笔见骨见精神,远观有其势,近观有其质,笔墨中透析着传统且又现代审美意蕴,情景交融神采飞扬的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不仅把长江三峡变幻莫测的流水与山脉,流云与烟霞表现的美轮美奂,且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将长江山水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老一辈大家名流何海霞观看《长江三峡画卷》脱口而出:“壮哉!壮哉!”,并欣然命笔为画卷题名;亚明观赏《长江三峡图卷》后深为感叹:“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并写下“气势博大,生气盎然,壮观又笔精墨妙,乃近代不可多见的上乘佳作”。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滚滚长江荡涤沉淀出厚重的灿烂文化,也创造了人类无尽的荣耀辉煌。长江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传承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需要艺术家将浅吟低唱转化为气势宏伟的时代交响乐。
文化成就历史,文化决定高度。在其长达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施江城见证和记录了长江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把对长江的深情厚意浓缩于笔墨丹青中,创造性地实现了艺术境界与表现手法的高度和谐统一,可谓写尽长江千姿,呼尽长江神韵,在其作品中展现出鲜明的长江文化精神。其作品不但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术展览,而且数十次应邀赴美、日、俄、新加坡、波兰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展览访问。他将长江的磅礴雄浑之气和浩荡万里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人说:施江城是为长江而生。因为他一生都在用生命与激情来解读长江山水的奥秘,用酣畅淋漓的笔墨营造出一个古往今来最美最完整的长江世界;还有人说:他是长江之子。因为只有他才能把长江的浩荡万里,横断万壑千山的磅礴雄浑之气化作笔墨丹青,一展长江波澜壮阔的风采。
我们说:只有伟大的时代,才能出伟大的作品。只有讴歌人类生命绚烂和精神永恒的艺术作品,才具有经久不衰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史上的价值索引。施江城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而是一种向往,一种精神,一种长江文化精神。 下一篇作家琼瑶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