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得见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编辑|马吉英头图来源|直播视频截图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隆重举行。在“新征程 新动能”主旨演讲环节,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作了主题演讲。核心观点如下:1.做企业就是一个不断去寻道,不断去问道,然后得道、成道的过程。2....
主持人:2022廉江家电博览会暨红橙文化节亮点纷呈。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周昌新现场作画全球直播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重彩油画奠基人、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亚洲大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当代著名画家、教育家、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周昌新院长为红橙节助力。今天我们有幸对周院长进行专访。当代著名画家周昌新主持人:周院长,您好!周院长: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主持人:感谢您...
编者按:贺敬之,延安走出来的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到延安之前已开始写诗和散文。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以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为素材,创作了一些自由体新诗。其中一部分诗改题为《乡村的夜》,于1957年重新出版。1941年以笔名艾漠在胡风主编的《七月》等杂志发表新诗,后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收入《七月诗丛》,1951年由泥土社出版。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发表了歌词《南泥湾》(1943)、《红五月》(19...
——王岳川教授访谈录王岳川 北大中文系教授黎潇逸 北大中文系博士后黎潇逸:王老师好。您在北大中文系已经从事教学科研30多年了,可谓著述颇丰,弟子很多。您最初是如何选择进入中文系学习、工作的,有怎样的学术体会?王岳川:1977年冬,我参加了十...
10月10日,由网易新闻和毛铺联合打造的泛文化IP节目《毛铺·和文化录》第一季《中国和力》首期全网开播,知名主持人杨澜担纲主持,对话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网红院长”单霁翔。在节目中,杨澜和单霁翔畅谈600年故宫的“和而不同”,引发了全网热...
编者按: 让优质的文艺内容借助网络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光明网制作并推出《艺术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节目。《艺术公益大讲堂》旨在凝聚文艺名家共同开展网络艺术优质资源共享和知识普及,创新传播内...
文化的生活,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高贵,那才是真正的风花雪月。——蒋勋= 叶 佑 天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国内“诗意动画”概念构建者,知名艺术学者,青年“视觉诗人”。国家新时代社会美育宣讲团成员,文旅部双创人才...
北京吉林企业商会向上海合作组织捐赠医疗物资助力全球抗疫
文/孟云飞在我国,关于墨的记载非常久远。从考古发掘出来的骨器和石器上的墨迹来判断,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但直到汉代,才开始出现人工墨品。东汉应劭《汉官仪》云:“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记述的就是人工制造...
梁家贵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这两句诗在阜阳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的作者是北宋大文豪、政治家、教育家苏轼,他与阜阳有着不解之缘,曾两次到阜阳(当时称颍州)。在阜阳为官期间,苏轼爱民如子,兴利除弊,政绩显赫,深得百姓爱戴;同...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中国要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不仅要以经济崛起作为支撑,更要以文化崛起作为持续发展力,这一历史的重大战略,无疑需要我们自身的文化文化身份自信和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输出战略。古希腊神庙廊柱上镌刻着一句神谕:重新认...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教授20 世纪的百年辉煌新百年的良好开局观众在参观“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赛颁奖展”王宇信甲骨文书法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教授)
自信从文化里来今天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发展很快,不管是国家馆、地方馆还是民营美术馆,大家都是为“美”服务,没有高低之分。我们今天说“典藏经典”,典藏的目的,首先就是把当代以及历史上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收藏起来。收藏是对艺术作品的肯定,也是为国家积累...
潘天寿 蛙石图(一) 58.6×48.2cm 纸本设色 1960年 潘天寿纪念馆存近日,宁波美术馆送我一套《浙东之光——馆藏甬籍中国画名家提名展作品集》及《浙东之光——潘天寿研究文集》,《美术报》2018年10月27日有“一场有关‘潘天寿学...
下洋河(国画) 黄宾虹黄宾虹先生的艺术实践是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思考并行发展的,《黄宾虹画语录》即是他思考的集中体现。内容涉及画理、画史、画法和杂论4个部分,分析精湛,见解独到。黄宾虹的艺术立场渗透在这些画语中,结合黄宾虹各时期的艺术实践,...
王岳川书法的正大气象之美 —— 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报》社长)《正大气象:王岳川书法展》2015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守正创新:王岳川师生书法展》2018年12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使我看到王岳川教授文化书...
清·光绪石印本《芥子园画传》潘天寿幼年读完七年私塾,14岁插班县城小学读书。学校设有国文、算学、地理、历史、图画、体操等课程。课余他喜爱书法、绘画、刻印。此年他在县城纸铺买到了《芥子园画谱》,以及颜真卿和柳公权法帖,正是《芥子园画谱》使他从...
文/李优良以前读过莫言先生的著作,影响很深,尤其是看过《红高粱》电影,再后来看《红高粱》电视连续剧更是印象深刻。他的作品中民族的根文化和民间性,让我们有很多的思考,我在想莫言先生会是一个有着什么样性格和特质的人。也许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想走近...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和人民艺术院院长李优良李优良:一年好景随春到,四时风光与日新,非常高兴在辞旧迎新之际,荣幸地邀请到著名国学家,书法教育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先生,进行新一期新春书法文化的对话。首先,祝各位书法界的...